時光流‧記憶體-聲音v.s.影像田野工作坊

如何用聲音&影像為古蹟進行包裝?
為期五天的激盪課程,讓你的創意在「9/18世界古蹟日」派對上與大家分享,愛秀的朋友快來!

時間 8月30日 10:00 - 9月8日 15:00
地點 臺博土銀展示館,4F會議室


工作坊講師:陳怡潔、柯智豪、葉俊慶、葉家銘

工作坊相關連結:

時光流,記憶體-好時光藝術節 /2010



主辦單位:台灣博物館
執行單位:"麻粒國際文化試驗"
時間:8/20開始,為期二~三個月。
藝術家團隊:陳怡潔(http://agiagiagi.blogspot.com/)+鬧台妄想教室 (http://nautai.blogspot.com/)
作品性質:建築投影作品( mapping )
設備:聚光工作坊( http://www.hispot.com.tw/index.htm)

主題概念:
從台博館公共藝術案主題"好時光"我們可以找出一種重新觀看歷史的思考點,因此這個作品的構想來自於幾個主要的線索,一個是從函數色彩系列的作品中,透過抽象的幾何圖形(同心圓)與具象的都市場景所產生的衝突感重組視覺語彙,這個衝突感可把它解讀為一種新連結的開始。這個新連結也許是在具象與抽象之間,也許是在時間與空間之間。鬧台妄想教室以歷史建築物作為作品投影的介面,因為它迷人的地方在於它不屬於當下而獨步當下的優雅。具有歷史感的建築體提供了一個深具往返過去與當下的時光轉換介面,具備著開啟、穿越的語言;同時他也是個標誌區域的座標點。簡言之,這件作品所想做的是藉由歷史去想像歷史。許多人、事、物等發生的情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因此我們必須藉由歷史去對過去進行想像,而所謂歷史的呈現不盡然是文字的,它還包括了圖像、影像、建築、服飾、器物、音樂...等等,而這些視覺符號就像是時空轉換的傳送點,看到了它們,我們就會開始踏上某種想像的旅程。....

光之聖境-高雄貨櫃藝術節/2009



我們將櫃體表面漆上象徵和平的純淨白,並引用詩文:「生命中的那束光,如同暗夜裡的渠道,引領我遠離深谷,並且照亮了我,予以堅持下去的希望與力量,現在我終於明白愛的真諦。Light Me Up」作為本件作品之主要引言,塗裝於櫃體外部。Levis在拉丁文中有「光明」之意涵,topia則為一種「空間」概念,展望後現代思維瀰漫,訊息紛雜的未來城市中,人們仍然需要一方能夠滋養心靈平靜的淨土,我們透過創造一個可移動式的神聖性空間,並蘊含「節能減碳」的概念,運用太陽能光電板等一連串「能量互換」的方式,營造出一種未來光明的祥和世界觀。

相關連結:
http://www.kmfa.gov.tw/2009container/26-list.htm


心誠則靈,鬧台勇闖柏林DMY/2010

     
每年的五、六月份,在德國柏林都會舉辦為期一週的年度國際設計藝術盛會-DesignMai Youngster,多年來這項慶典也成為各國青年設計師們爭相挺進一秀身手的大好機會。今年展覽場地首度移師具有歷史意義及獨特建築造型的Tempelhof機場,從6月9日至13日為期一週,鬧台妄想教室作為本屆DMY台灣參展代表中唯一的新媒體藝術跨界團體,成員來自不同知識背景,從傳統文化中反思尋找創意契機,創作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多媒體作品系列-「祈福許願燈」。成員之一的葉俊慶表示:「鬧台的用意是為了展演熱鬧並告知好戲即將開演,我們將傳統文化與新媒體藝術作一種巧妙的Mix & Match,透過現代科技傳達人們對於許願的渴望,總是超脫現實及時空環境的想像。」儘管創作預算不斷追加也令團體成員直冒冷汗,但秉持死了都要創作的精神,全體成員也因而奮力一搏不斷咬牙苦撐,因為這項創作不僅傳遞他人的願望,也同時實現自我的創作小宇宙。而展覽同時,將同步啟動「願望傳遞」計畫,透過WEB2.0技術於展覽現場傳遞你我的願望到世界各地!每個人可以透過攝影鏡頭,錄製你的願望短片讓大家一起來為你加持祝福,也許下一個美夢成真的人,就會是你!

李怡賡 LI YI-KENG

2009-  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專任講師
2008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2007   私立稻江應用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2006   私立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兼任講師迄今
2005   嘉義紅豆畫室
2004  LIBRE design大直工作室

葉俊慶 YEH CHUN-CHING (Qmore)

1974年,生於台灣南投。現任教於台北實踐大學媒體傳達系與建築設計系。自米蘭Domus Academy畢業後,多從事概念產品開發與展示空間等設計、並以數位錄像、互動裝置、複合裝置等多媒材創作。早期作品多以紀錄自身環境,記憶與鏡像交錯為創作文本,作品與計畫通常涵蓋公共與演出紀錄等形式。07年同音樂人藝術家林強應邀製作台灣國家美術館亞洲藝術家雙年展,光種音子計畫,透過網際網路與互動技術創造出一座大型數位寧靜的森林(國美館典藏計畫曾參與柏林青年設計師展、金馬獎國際影展、台北電影節主題獎亞洲藝術雙年展、台當代藝術館等國內外展覽。目前與好友共組跨域創作團體『 鬧台妄想教室 』,企圖探索新媒體藝術、展現台灣在地精神與國際交流為樂


柯智豪 BLAIRE KO

現為多媒體藝術家,音樂製作人,資訊與媒體工程師。與黃心健合作象形迷宮計畫後共同創立故事巢(storynest),現任教於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資訊通訊與介面。他的作品與計畫通常涵蓋公共與演出等形式,04年誠品衍童話雷光夏的電詩小王子互動音樂劇場,將互動技術帶入完整的劇場環境,05年兩廳院廣場藝術季大型互動手機交響樂,動用訊號車以驅動台上的50隻手機齊奏,06年的大型舞台劇水鬼城隍爺,同時結合戲劇,西方古典樂,國樂,舞台聲光設計,動畫,互動,舞蹈的複合模式。07年同音樂人藝術家林強應邀製作台中國家美術館亞洲藝術家雙年展,光種音子計畫,透過網際網路與互動技術創造出一座大型數位寧靜的森林,08年台北詩歌節的電訊裝製作品沒通的聯絡,將書桌擬人化成為一個遙遠的朋友,書桌在無法接通的寂寞中自行寫短詩發簡訊通知觀眾回到他身邊等各種作品。
不同於一般藝術家的是柯智豪的作品支援於各實用領域,商業非商業或工程面,如05年台北兩廳院藝術祭手機交響樂的電訊工程,英國Albion Gallery。08年藝術家李民維的四重奏計畫,以及歷年來故事巢部份作品等都有他以工程人員角色的支援與規劃。音樂方面的他是台灣重要的音樂製作人。從張惠妹,孫燕姿演唱會,各主流非主流如早期如伊能靜,陳冠蒨到陳亦迅,好客,歐噴愛唱片製作,電影配樂練習曲,九降風,處處能看見他的作品。並且在各音樂文化活動也均能看見他的參與與積極的推動力。高中時期已經參與數張流行音樂專輯擔任編曲與錄音室吉他手。98年就讀於Berklee Composition Department 並參與典藏室錄音數位化,師事Smithson.DD作曲並協助其工作,99年加入herb quartet於台北bluenote演出五年。02年任陳冠蒨專輯執行製作(未發行)任王宏恩樂團吉他手,至各部落演出。03年,同王雁盟製作『飄浮手風琴』。04年成立好客樂隊,舉辦『行唱走春』巡迴20個重要客家鄉鎮等。
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組,現任教於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資訊通訊與介面。
現任歐噴愛隊長,好客樂隊吉他手,OPER團長。音樂作品涵蓋古典到實驗,演唱會到電視電影舞台配樂。曾獲金鐘獎最佳配樂,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非流行演奏專輯等。柯智豪持續在音樂創作與嘗試上不斷的往前推進,是少數能獨立完成大量各音樂型態製作的音樂家。

張啟明 MIKO CHANG

工作經歷
1998-1999 李瑋玟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師
1999-2003 D3 studio/ 工作室
2004-2005 宏廣股份有限公司/ 動畫師
2005 2005宜蘭童玩節 (蘭陽文教基金會)/ 藝術總監
2005-2008 立方體創意有限公司/ 產品開發部經理

學歷
The 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MA
逢甲大學/ 紡織系

得獎
1999年 建築DIALOGUE 雜誌舉辦國際競圖 界面劇場 首獎
2000年 台北市政府 舉辦國際競圖 總統府前廣場 入圍

陳怡潔 AGI CHEN

陳怡潔,友人暱稱「阿吉」,一個在美日系卡漫世界中長大的大女孩,對各式各樣的超人作品如數家珍,酷愛不按牌理出牌,常為無稽理由化身正義使者的飛天小女警。其「函數色彩」系列作品將卡漫角色轉化為色彩同心圓,帶領觀者進入一個視覺驚奇的想像世界。習慣用電腦創作閱讀,MSN、Skype等線上通訊軟體是她暢所欲言及與外界溝通的管道。網路介面中豐富的視覺圖像語言(icon)挑戰人類慣有的文字排列溝通模式,也激發她其後的創作系列:「訊息人」、「再造物語」的誕生。身為藝術創作者也是一個流行文化消費者,陳怡潔在日本ARCUS藝術村、英國羅浮堡大學藝術駐村的國際經驗及對大眾流行文化的掌握,累積她紮實的美學技巧,近二三年來創作出一系列深具時代意義,反映消費文化、喚起視覺記憶的當代圖像作品。陳怡潔2005年獲得台北美術獎首獎,2006年於文賢油漆工程行展出的「函數色色彩」為個人首次個展,獲得國藝會展覽補助並深獲評審好評。
近年來陳怡潔的「函數色彩」系列作品相繼在各地美術館、藝文空間展出過,而她對當下流行文化的敏銳觸覺及作品的展現風格亦受矚目。陳怡潔2007年開始對「數位媒體如何重塑生活脈絡」感興趣——「網路介面圖像」的創作研究。以網路介面圖像作為出發點,探究人擁有數位編碼的技術,建造一個可無限擴張的網路世界,不斷以圖像去詮釋、搜尋、捕捉意義,似乎與象形文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種視覺語言是文明的推進或是倒退?用電腦介面作為溝通、閱讀、找資料的工具,已然成為多數人的生活型態,這種瞬間立即的收受模式取消了時間與空間的歷程,圖像訊息的交換使用削弱了文字邏輯,豐富的表情跨越了種族及語言的橫溝,跨界的情境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


葉家銘 JIMMY YEH

輔仁大學醫學院臨床心理系畢業,取得比較文化研究學程認證,即將成為北藝大藝跨所學生。曾任北藝大電腦音樂實驗室研究助理,河床劇團製作人。現任聲體藝室行政總監,為鬧台妄想教室成員,曾製作之定期聲音藝術演出活動連續獲得台北市文化局支持,致力於「STS爭議與藝術跨域研究」、「表演與新媒體藝術研究」,目前正著手進行殖民醫學與博物館策展計畫研究。透過心理人的敏感度細膩觀察社會百態,辛勤的文化蘑菇養殖者,以展現台灣在地精神與多元價值為生存之樂,目前工作居住於台北。


許唐瑋 HSU TANG-WEI

1980年生的許唐瑋是相當活躍的新世代藝術家,國內外展覽邀約不斷。實踐空間設計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在空間設計系的訓練下,許唐瑋的藝術創作自然而然的往空間延展,他的作品滿是隨著黑色簽字筆端流洩而出、到處滋生蔓延的精密細緻圖像,一如幻想世界裡機械生物的繁衍歷程,在演進與變形中相互糾結、纏繞、附生,帶領觀者進入外太空般的科幻世界,甜美卻又帶有些許淡淡的疏離感。
許唐瑋的繪畫語言相當獨特,多以纖細的線條牽引出的各類生物的形體,如同細胞分裂般的或孤立或叢聚,有時就像是記錄這些外太空生物忘情的嘻鬧、追逐和遊戲似的,大量運用線條、圓體變形以及色彩等元素,在空間中營造出豐富多層次的變化。那些在畫布上幻化而出的不規則又抽象的時空,乍看下有如放大的細胞組織,或是不知名的星體緩緩流動著,往畫面四周擴散。